学生习作
学生习作
当前位置: 首页 > 首页备份 > 学生习作 > 正文

《动物凶猛》书评

发布日期:2019-12-06 作者:李松龄 点击:

到底什么是青春?是老来回忆的美好懵懂,还是令人艳羡的无忧无虑,可细细想来,青春真的如想象中那么青涩单纯吗?要知道时间是会美化记忆的,我想也只有那些青春已逝,早已淡忘彷徨迷茫之苦的人,才会那么轻易的说出青春的千般美好。青春之人不会写青春,因为他们深陷其中,主观偏激,长大之人亦不会写青春,因为他们脱离其中,青春的一切早已是雾里看花。

因此王朔的这篇《动物凶猛》便显得难能可贵,一个优秀的作家反映的是人们心中最有感触,最为之动容的部分,他们会书写一个层面的真实,会书写一个隐秘的时代。

这本书讲述的其实只是一些特别的小故事,为什么说它是小故事,是因为他只描绘了在社会转型期中面对未来没有紧迫感的一群青少年的冲动“一切都无需争取,我只要等待,十八岁自然会轮到我”“在那年代学生获得了空前的解放,不必学习那些后来注定要忘掉的无用知识”。文革中社会的剧烈动乱,使社会丧失了对教育的重视,对青年人才的培养,于是这样一群年轻的躁动的生命变得肆意张狂,反正未来已成定局,何必去学习理性和压抑,于是追求刺激,随意的去挥霍青春,去干所有以前干不了的禁忌,使单调的人生过成“伟大”的样子,可这些无非就是十五岁男孩的一个中二想象罢了。

而特别则体现在作者写实性的叙事手法上,作者对于人群角度的选取非常独到,被文革夺走学习环境的孩子们,他们在我们眼中是不幸的,是堕落的,可这只是我们的想法。而他们呢,那群当事人呢,他们的快乐与青春的挥洒难道不也是真实的吗?作者的文笔总给我一种介乎于真实与虚幻之间的感觉“他在一群人的紧紧追赶下近乎抽搐的奔跑的姿态,格外惨白的脸庞,黑洞般绝望的睚眦欲裂的眼睛”“凛凛青辉的坚硬的水泥地,犹如无数透明薄脆的玻璃杯接二连三的打碎,一地残片熠熠闪烁”我想这并不是真实的描写,而是透过那个十五岁少年虚幻的记忆中的叙述,是他脑海中的景象,带着淡淡消毒水的气息,让我们看到那个虚幻,却愈发真实的世界。

故事中对于少年心中兽欲的解放也有很具体的诠释。先是探索,他撬开米兰家的门,看到那略带旖旎的少女的房间,蚊帐、照片,无一不勾起少年心中蠢蠢欲动的欲望,陌生却刚好刺激。在到后来于北蓓的“勾引”,使他彻底战胜了对禁忌的恐惧,兽欲出笼。最后是米兰的“背叛”,一切对于爱情的浪漫幻想最终全部破灭,愤怒侵蚀了理智“这也类同于猛兽,只有关在笼子里是安全的可供观赏,一旦放出,顷刻间便对一切生命产生威胁”。

人都是自私的,在自己的世界中“我”是永远的主角,而成长就是发现,自己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重要,自己也不是舞台的中心,记忆为什么虚幻,就是因为其中的主观因素太强,为了使自己显得更为重要些,臆想、改造必不可少,于是年少的主角总觉的自己是那么的重要,自己爱的女孩必须是自己的,兄弟是不可以背叛我的,别人是必须尊敬我的,不然我就会暴怒,我内心的野兽就会伤人,这,都是别人逼我的。可笑,却那么真实,试问哪个成长的孩子不曾幻想过自己的重要,男孩幻想受人敬重,女孩子幻想美丽富有,只是我们生在了一个好的时代,一切都被抑制和包容了,于是我们慢慢分清现实和幻想,可文革中的那些孩子呢,他们只有自己,一切就变得无可厚非了起来。我想这也是作者想告诉我们的,每个人心中都有野兽,或抑制或释放,而生活却永远是明智的真实,前方需要的是脚踏实地。


供稿人:李松龄

审稿人:沈洪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