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苏芊芊,女,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文艺美学。
【个人情况简介】
2000——2004:东北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
2005——2008:东北师范大学,文艺学专业,硕士;
2009年至今: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教师。
【科研项目】
主持:
基于价值认同的吉林省高校青年文化建设路径探索(2023jyq-338),共青团吉林省委员会,2023年;
在线继续教育中成人自主学习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2022CYJ064),吉林省成人教育学会,2022年;
融媒体时代高校美育课程的当下化转型研究(JGJX2021B26),吉林省高教科研重点课题,2021年;
基于融媒体思维的高校青年美育的当下化研究(2021jqy-090),吉林省青少年发展研究计划课题,2021年;
中国古典审美在当下高校通识教育中的实施研究(20200289),吉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2018年;
视像化时代传统文学文本的误读“二重性”问题研究(吉教科文验字2018「449」),吉林省教育厅社会科学重点资助课题,2016年。
参与:
中国乡村的世纪转型与新乡土小说的兴起(JJKH20211441SK),第一参与人,吉林省教育厅社会科学资助课题,2021年;
基于亚文化视角的大学生传统文化涵养提升策略研究(JGJX2020D588),第二参与人,吉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2020年;
以诺曼·布列逊的符号学理论解析中国当代艺术,第三参与人,吉林省教育厅社会科学资助课题,2017年;
微平台下广告信息传播方式和接受模式研究(吉教科文验字2017「500」),吉林省教育厅社会科学资助课题,2014年;
诺曼·布列逊的符号学艺术理论研究(吉教科文验字2016「334」),第三参与人,吉林省教育厅社会科学资助课题,2014年;
关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紫砂史论系统化的研究(2012171),第一参与人,吉林省教育厅社会科学资助课题,2009年。
【学术论文】
高校通识美育课程的当下化建设,大观(论坛),2021(09);
“民间”概念的文学演变及新世纪文学中民间叙事的价值表征,长春人文学院学报,2021(01);
中国古典审美在当下通识课程发展中的新要求,第4届国际艺术、科学与教育研究会议,2020(08);
中国古典审美在当下高校通识教育中的创新路径探索——以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中国古典艺术与审美>课程为例,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学报,2020(02);
电视剧《爱情的边疆》中的情感表达,当代电视,2018(11);
融媒体时代文学受众的阅读模式转换,北方文学,2018(11);
国产历史题材电视剧的情怀消费,当代电视,2018(09);
安倍托·艾柯阐释学理论研究,第4届国际艺术、设计与当代教育国际会议,2018(05);
融媒体时代文学文本解读中的“二重性”问题分析,艺术科技,2018(05);
符号学理论——“转义”在艺术作品中的应用分析,艺术科技,2016(09),第二作者;
论“以赛促教”教学模式对广告学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对实践价值析,现代企业教育,2014(16),第二作者;
死亡美学之形式展现,剑南文学,2013(06);
紫砂艺术发展第当代困境,艺术与设计(理论版),2012(08),第二作者;
宜兴紫砂壶发展史初探,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2(05),第二作者;
安贝托·艾柯前期阐释学思想初探,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1(12);
画壁中的话语权力显现,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1(11);
紫砂传统艺术与中国现行文化的断层,社会科学战线,2009(07),第二作者。
【获奖情况】
2022年第八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吉林省赛区银奖1项,铜奖1项;
2021年第七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吉林省赛区铜奖1项;
2020年第十二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吉林省赛区一等奖(文案指导教师)
2020年度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新媒体宣传工作优秀指导教师
2019—2020学年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艺术学院科研贡献奖
2018—2019学年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艺术学院科研贡献奖
2013年吉林省美学学会优秀论文二等奖
2011——2012学年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优秀教学奖